潘月良,字明中;号清风楼主。鸳湖画派传人岳石尘先生弟子。
现为:世界教科文卫组织首席艺术家,艺术委员会执行委员。 中国国画家协会理事,中国书画家协会理事,中国著名书画家协会理事,中国国家书画院名誉院长,中国诗书画出版社副社长,中国国学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国画院山水画专业委员会副主席,继续教育学院教授兼副院长。 中国名人书画研究会副主席,中国艺术家交流协会终身名誉主席等。出版有《中国国学名家-潘月良》,珍藏纪念邮册《中国书画名家-潘月良》。
作品多次参展并获奖,应全国政协和全国书画院协会邀请参加《百花争艳》百名优秀中青年书画家进京邀请展。作品多次发表于《美术报》《神州诗书画报》等多家报刊。《华夏风情》,《印象》,《广东书画艺术》,《中国收藏》,《艺术与价值》,《浙江国画百家》,《中国书画-一代宗师》等杂志有介绍。作品入编《当代美术》,《中华美术大师》,,《影响中国一百位艺术大家》(文化部艺术人才中心编),《翰珍墨宝》,《艺术与鉴赏》,《共和国骄子》,《世界艺术大师辞典》等数十部典籍。并被授予2006最具投资人物,2008最具市场升值潜力十大画家,中国书画名家,中华文艺复兴贡献人物,被国家高级人才申报管理办公室授予《百名构建和谐社会新闻人物》金鹰奖,共和国建设者。等称号。
润例:5000元/平方尺
QQ号:813264396
电话:0573-88875672,13067536815
赞美生命 讴歌和谐
--我对艺术创作的一些看法
人类社会的形成在于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以及相互帮助。所以和谐是人类社会稳定的主要因素和人类文明延续发展的永恒主题。
艺术存在的意义在于艺术有益于人们的身心,能够促进人类文明的发展。艺术是人类文明的产物,因此它的主体对象是人与社会。对于社会而言艺术的作用在于教育人和陶冶人情操;引导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促进人类文明的发展。所以艺术工作者应当是人类文明的开拓者和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艺术应当是促进社会和谐人民生活愉悦的催化剂。因此艺术工作者的创作方向应当以弘扬社会和谐稳定,人民生活安乐为主体;讴歌自然之壮美,生命之神奇。我们要摒弃旧社会的一些不利于社会和谐发展的观念,艺术的价值应当体现在有益于人类社会发展和能够促进人类文明进步方面。
有人问我什么样的艺术品有投资潜力,真不好回答。排除投机炒作的话,我认为艺术品的价值应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历史意义包括作品题材,作品寓意的思想内涵,以及技术创新的意义。二,社会的认同度包括经验认同,美学的认同,文化思想的认同;其次是认同的社会范围大小。三,技术水平,艺术实际上也是技;好像艺术界很忌讳谈技术这个词,这不是好现象。技术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艺术品的价值;其中包括形式的构建,思想的融合即外在形式和内在思想的统一。艺术作品要让人看得懂,我们搞创作应当象白居易写诗请教于老妪般的虚怀若谷。我始终认为能雅俗共赏的作品才是好作品;要创作出好的作品关键在于指导思想和创作技巧。古人说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就是说要有深刻的思想认知和广博的经验见闻。所谓‘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晓声’艺术创作者的文化修养和观察力决定了艺术作品的内涵。技术水平决定艺术品形式美的高度。因此两者要高度结合不可或缺。
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因此见知难免有局限性。所以应当多学习思考,总结经验;孔夫子说‘吾日三省吾身’就是要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把握正确的思想认识。搞艺术就是要有自己的想法,不能人云亦云。我认为艺术创作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必须要有严肃认真的创作态度,思考再思考,推敲再推敲。李可染先生说的好搞创作要有‘向纸三日,废画三千’的创作态度,要善于总结经验以理论指导创作,才能更好地把握创作的主题方向和风格内涵。‘学可以知,能必须练’。
赞美生命,讴歌和谐;艺术之所以为人们所喜爱就在于此。自然与社会永远是艺术创作不竭的源泉和永恒的主题。
释 画
世说纷纭论境界,吾览经、史、典、集、小说、杂记历十数载;味古今之言,观自然万物之变化;以求道之本真。道:规则也,理也!人类的一切经验都来源于自然界。是以理存于宇宙天地,众生万物。古人所谓天人合一者,与其说是境界不如说是手段;其目的乃求生生不息之道。人之求生古今同也,人生乃能文明,死则万事休矣。
故吾作画所求者二:一曰生气,二曰正气。画有生气则活,正气者天地之势也,生气得天地之势乃成广大。至于风格、笔墨皆手段,而非目的;若求风格、笔墨而忘生气、正气则舍本而逐末也。水,生命之本源;蒸腾而为汽,聚而成云雨,以滋万物成万千气象。水至柔,清且净者水之性也。故以画求生气者须知润、清、净三者不可或缺。光,正气之源;若无光明则万物皆不可见,何以论形貌!日照月临方显大地万千气象。是以光,形之所以现,物之所以分,势之所以成也。《文心雕龙》原道云:日月叠璧以呈丽天之象,山川焕绮以铺理地之形;即是言此。故作画当物以貌求,心以理应也。
境界者牢笼也,是以吾作画求自然之意韵而不论境界。吾当以大自然为师;造化之神奇,虽一草一木亦可为师。画当以形神俱佳为上品,若能致广大而尽精微者,画之极也。然物逾万千,人力有限;人所好者仁、美、奇也。故画景物当取其别致,是谓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者。以足人意而动人心,所谓愉情、畅神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