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画院简介 名人名家 新闻中心 展览快讯 地方分院 名家艺术馆 站内公告 联系我们
 站内公告


   中国国画院是政府批准设立的社会公益一类文化单位(非社会团体单位),肩负着组织国画创作、开展理论研究、举办学术展览、进行指导培训、对外文化交流的重任,是国画创作与研究的中心。建院以来,坚持“二为”方向、“双百”方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坚持“三贴近”原则,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在国家文化部的关心支持下开展工作,充分发挥中国国画院职能作用,推动全国国画创作,贯彻文化惠民政策,深化公益文化服务,促进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画院提出了建设经济文化,繁荣艺术创作的发展战略,根据发展的需要,作出了提升中国国画院建制的重要决策。2015年12月根据艺创字2015年第(07)号批文进行转制,实行中国国画院艺术家工作室制办公,经费来源为项目拨款与自筹资金相结合的方式,设院长1 人,常务副院长1人,副院长10人(专职),秘书长1人,下设办公室、艺术工作室、艺委会部三个职能部门。画院的中心任务是创作,最根本的是要创作出服务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当前,画院正坚持以习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为指针,倡导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方向,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从人民的伟大实践中汲取创作营养,潜心创作,践行中国精神。

中国国画院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www.zgghy.org


中国国画院第五届院委会成员名单


首席名誉院长

胡宝利  王茸五

名誉院长

王广义  皮宗元

院长

王   斌
常务副院长
谢晓钢
副院长(排名不分先后)

吕维超  徐作康   萧   华  

刘继聪  方树仁   袁志强

姜建荣  郭金栋   成   昱    

顾   杰  刘   岩   张卫东

邓孟德  袁   成   赵茂祥

余华富   张桂香  红   霞

袁伟东  李秀香   谷雁冰

蔡卫强  宋福臣   吴月礼

计韧锋  何剑华   师碧霞  

谭双源  董建平   凌录平

文贵生  翁子易


    

秘书长


副秘书长

高兴勤   柴   敏  柳有三

冯怀星  黄加琴   刘鸿军

俞佩佩  张复祥   刘邦才


院务委员

王   斌   王金水  王广义
萧   华   宋福臣  张卫东

何剑华  谷雁冰  方树仁

吕维超  姜建荣  邓孟德  

蔡卫强  凌录平  袁伟东

计韧锋  谢晓钢  李秀香

张桂香  郭金栋  顾   杰

余华富  徐作康  刘继聪  

皮宗元  袁   成  陈海天  

吴月礼 师碧霞  袁志强    

魏   萍  红   霞  谭双源 

赵茂祥  董建平  刘   岩

柴   敏  成   昱   文贵生

翁子易  冯怀星  黄加琴

刘鸿军  俞佩佩  张复祥

刘邦才


  



中国书画院第四届院委会成员名单



名誉院长

邓孟德

院长

王   斌

行政院长


常务副院长


副院长

王金水  陈庆祯  刘继聪  萧   华  

陈海天  曾昭才  邓锦铭  赵新骅

叶士浚  乔治华  高兴勤  袁  成
秘书长

萧   华(兼)

副秘书长

冯裕山  黄加琴  陈   松  李   彤

张复祥
特聘书法家

叶国宽

高级书法师

夏经伟  唐秀慧    王永乐  云生华
孙宝根  俞祚福    王士国  冯光军

苑云远  欧阳锡锦 崔吉荣  贺飞马

唐浩洋  方建华    鲁连庆  王大勇

张兴华  杨家育   卞允斗  邓冬平

王佰轩  宋   勇

一级书法师

赵敦新  许观金  纪   鸿  孟庆良

司君山  毕俊娟

创作员

李  璐

青少年书法艺委会

杨海帆






























 
方向书法作品网络展
陈楚燕书画网络展
龙瑞、王永亮山水画作品展在江
杨鸿宪网络作品展
九州同庆,中华圆梦——“数风
关于增补李绍东为理事的通知
水墨齐鲁·当代山东代表性画家
第六届中国书协专业委员会委员
第六届中国书协工作委员会委员
孙伯翔书法艺术展在北京中国美
“家在山东——倪萍绘画作品展
首届全国“三名工程”书法展在
文化部2013年全国美术馆馆
“镕铸丹青——覃志刚书画展”
“激荡与圆融”吴国平、蒋金明
文化部2012全国画院专业人
何仕效书法作品网络展
张伟革花鸟画作品展在山东济南
“微云起泰山---曾来德书画
中国肥城第十二届桃花节暨全国
 
 名人名家
王 镛

王镛 - 人物简介
王镛,山西太原人。一九七九年考取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李可染、梁树年教授研究生,攻山水画和书法篆刻专业,得到叶浅予、梁树年等先生的指导,一九八一年在研究生毕业展中获叶浅予奖金一等奖并留校执教。现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书法艺术研究室主任、中国书法家 协会篆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全国中青年书法篆刻展评审委员会副主任。作品曾多次在国内外展出和发表,被多家美术馆、博物馆收藏,并出版专集数种。现任中央 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东方美术交流学会副理事长。
王镛 - 作品风格
王镛作为当今富有独立见解和开拓精神的艺术家,在书、画、印三方面都有取得了较高的成就。他的作品涌荡着一种向往原始,向往自然的人文态度,透脱着一份苍茫与雄浑的大扑境界,成为中青年书画家中的重镇。

在 水墨画家中,能在书、画、印三个领域中均有较高造诣,并使三者高度统一,以此独标一格,自成一家者,并不多见,王镛当是其中的佼佼者。其早期的山水,受文 人画之溽染,追求疏简清秀的笔致。至20世纪90年代,画风始变,逐渐向山水画的主脉—荆关董巨的宏大、崇高性山水画回归,着意于依真而作,笔墨繁复的 “画家画”的创作,以此超越了小趣味、小技巧的文人画樊篱。王镛的画风走朴野雄浑一路,作画时,率性而为,大胆落笔,层层积墨,自然生成森严之气势,浑厚 绵密中流光徘徊,溢出通透的灵性和放浪的野逸。王镛的书法以小笔作大字,锋、腹、根并用,成功塑造出拙朴之中,暗埋巍峨的书风。

在王镛的画面上,书、画、印虽形态各异,但在风格、精神层面上,却表现出惊人的一致性。作品有《红树秋山日欲斜》、《燕山长城》、《大江东去》、《田园小景》、《秋声暗向树头归》、《秋声》等。

王镛 - 评价
当代山水家中,王镛无疑是一位极具个性的实力派的高手。在人们纷纷陶醉于肌理制作,附庸时尚,或从民间艺术中去寻找新奇,从西方现代绘画中去刻求图式:急功 近利求风格的时候,王镛始终把握在自己的“点”上,从传统笔墨中求发展。当然,这无疑也来自于王镛深厚的书法底蕴。以书入画,强调点线的书写性,可以说是 王镛卓越于其他山水画家重要的一点。在王镛的画中,可以感到期一种苍厚,质朴的金石气息,线条的凝练,古拙,大大地丰富了语言的可读。画家以这种率意的 “书写形式一任情感的宣泄,山已非山,树已非树,云已非云,完全进入一种无我的状态,画家是想通过对心中自然的描绘表达自己的审美追求,向人们展示了中国传统美学的无穷魅力。

和他的绘画一样,王镛的书法篆 刻作品问世后,即以鲜明的个性的风格备受书坛关注。他的书法立意高古,粗留言粗犷质朴,取法于六朝碑版,胎息于汉魏简版式,并以视觉性极强,充满现代感的 整体气象出之。特别是他的用笔长短兼用,软硬施,满幅纵横,一任自然而功力内含,可谓前无古人;他的篆刻苍润奔放,古拙奇崛,掺合汉晋砖瓦文字,三代铜器铭文乃至于秦汉古印之神韵而自出机杼,从而以其真率,质朴,自然,大气磅礴与自已书法风格高度统一的印风而成为当代篆刻界最具有影响的开派人物之一。这些 都无疑是给王镛山水画创作奠定了十分坚实的基础。他的书法与篆刻其实是围绕他的山水画艺术而创作的。古人云:“丹青难写是精神“,而王镛的山水画最具魅力 与新意的地方,正是那份任心灵与性情的自然流露,以书法骨力与金(文章转载自[个人简历网] http://www.gerenjianli.com 请保留此标记)石韵味表达出来的写意精神。

就王镛的山水画而言,他的写意精神首先表现在对传统山水笔墨程式的重组与改造上。这个改造是指建立在他已形成的书法骨力与用笔之上改造,重组则是按照强化意境与纯化表现语言的现代意义上来重组。为此他不再满足于以单纯笔墨来再现某种丘壑山水的状物功能,而力求发现并强化运笔过程及水墨变幻中 出现的种种节奏与律动,变传统的惨淡经营为势随意运的笔笔生发。因为,王镛笔下丘壑而非某种具体山势与云水的状物写真。欣赏王镛的山水,我们会不自觉地随 着其笔墨的律动而进入到他独特的境界之中——那劈面而来的雄厚山峦:那苍然浓郁,气宇宏敞的沟壑;那简朴错落并不十分具体的村主;乃至于那落花流水霞出勃 勃生机。

王镛山水画中的写意精神,还表现在他的古雅兴与冲淡。而这怡怡又是他的性情与风格的体现,也是他不同于乃师李可染写实山水的地方。王镛山水的古雅从外表看,似乎来自于 他诗,书画,印四绝又相互圆通的传统文人画气质,而从根本上说,是他找到了一种“契机”,也就是说他强化了古代优秀山水画作品中的某种潜在现代感或现代的 构成意识,找到期了以抽象笔墨形式来表达全新意象与意境的转折点。他笔下的一山一水,一石一木,较之传统的表现手法更具视觉冲击力量。然而,王镛山水名的 境界又是冲淡的,他用笔上的从容,用色上的单纯,形象上的简化乃至于水墨渗化中那淡淡的放纵,已经从心中的氤氲转化为笔下的烟云了。

技法上的创新,无疑惑也是王镛写意精神显示。他的构造境,强调的是大势与气象而力避繁细。其景多取于中,境则多取高远,强烈触目;他的笔法,则是以点线交织的纯 而纯之的语言在单纯中求得丰富的层次变化,在随时面中求得自然的水墨交融,从而把乃师李可染层层积染和古代山水的勾皴点染色色俱全,省略为皴擦合一的长线 大点间的组合与冲突,在单纯中见变化的同时进而强调了书法骨力与金石气韵。另外,王镛山水画创作的过程也是创造发性的,也就是说,他打破了传统山水画先勾 皴再擦并层层积染的程序,而借检了书法与写意花鸟兼勾带点相互映衬的一次性过程,从而使画面中的点线,块面与色彩之间的转换到了高度的统一与和谐。

作为一名中央美院“学院派”画家,王镛的创作,绝不囿于老师或时风,着力表现自我,突出个性,尤其在把握“民间艺术”与“文人画艺术”时显得十分睿智。以文心作画,又不陷于逸笔草草的旧文人习气兼具源于民间艺术的朴野,使整个画画充满鲜活的气息。从审美意义上看,王镛的山水画创作无疑将当代山水画艺术推到一个新的境界。

上一篇:张道兴    下一篇:姜宝林
 
新文人论坛—中国书画家精品展开幕
新文人论坛—中国书画家精品展开幕
新文人论坛—中国书画家精品展开幕
新文人论坛—中国书画家精品展开幕
新文人论坛—中国书画家精品展开幕
新文人论坛—中国书画家精品展开幕
新文人论坛—中国书画家精品展开幕
新文人论坛—中国书画家精品展开幕
新文人论坛—中国书画家精品展开幕
新文人论坛—中国书画家精品展开幕
新文人论坛—中国书画家精品展开幕
新文人论坛—中国书画家精品展开幕
新文人论坛—中国书画家精品展开幕
新文人论坛—中国书画家精品展开幕
新文人论坛—中国书画家精品展开幕
新文人论坛—中国书画家精品展开幕
新文人论坛—中国书画家精品展开幕
新文人论坛—中国书画家精品展开幕
新文人论坛—中国书画家精品展开幕
新文人论坛—中国书画家精品展开幕
 

               

                        版权所有:中国国画院   京ICP备10017515号 办公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乙20号3层   

                                       邮箱:zhongguoguohuayuan@126. com  

                                                   

                                

                                                                                           中国国画院数字信息中心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