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画院简介 名人名家 新闻中心 展览快讯 地方分院 名家艺术馆 站内公告 联系我们
 站内公告


   中国国画院是政府批准设立的社会公益一类文化单位(非社会团体单位),肩负着组织国画创作、开展理论研究、举办学术展览、进行指导培训、对外文化交流的重任,是国画创作与研究的中心。建院以来,坚持“二为”方向、“双百”方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坚持“三贴近”原则,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在国家文化部的关心支持下开展工作,充分发挥中国国画院职能作用,推动全国国画创作,贯彻文化惠民政策,深化公益文化服务,促进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画院提出了建设经济文化,繁荣艺术创作的发展战略,根据发展的需要,作出了提升中国国画院建制的重要决策。2015年12月根据艺创字2015年第(07)号批文进行转制,实行中国国画院艺术家工作室制办公,经费来源为项目拨款与自筹资金相结合的方式,设院长1 人,常务副院长1人,副院长10人(专职),秘书长1人,下设办公室、艺术工作室、艺委会部三个职能部门。画院的中心任务是创作,最根本的是要创作出服务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当前,画院正坚持以习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为指针,倡导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方向,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从人民的伟大实践中汲取创作营养,潜心创作,践行中国精神。

中国国画院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www.zgghy.org


中国国画院第五届院委会成员名单


首席名誉院长

胡宝利  王茸五

名誉院长

王广义  皮宗元

院长

王   斌
常务副院长
谢晓钢
副院长(排名不分先后)

吕维超  徐作康   萧   华  

刘继聪  方树仁   袁志强

姜建荣  郭金栋   成   昱    

顾   杰  刘   岩   张卫东

邓孟德  袁   成   赵茂祥

余华富   张桂香  红   霞

袁伟东  李秀香   谷雁冰

蔡卫强  宋福臣   吴月礼

计韧锋  何剑华   师碧霞  

谭双源  董建平   凌录平

文贵生  翁子易


    

秘书长


副秘书长

高兴勤   柴   敏  柳有三

冯怀星  黄加琴   刘鸿军

俞佩佩  张复祥   刘邦才


院务委员

王   斌   王金水  王广义
萧   华   宋福臣  张卫东

何剑华  谷雁冰  方树仁

吕维超  姜建荣  邓孟德  

蔡卫强  凌录平  袁伟东

计韧锋  谢晓钢  李秀香

张桂香  郭金栋  顾   杰

余华富  徐作康  刘继聪  

皮宗元  袁   成  陈海天  

吴月礼 师碧霞  袁志强    

魏   萍  红   霞  谭双源 

赵茂祥  董建平  刘   岩

柴   敏  成   昱   文贵生

翁子易  冯怀星  黄加琴

刘鸿军  俞佩佩  张复祥

刘邦才


  



中国书画院第四届院委会成员名单



名誉院长

邓孟德

院长

王   斌

行政院长


常务副院长


副院长

王金水  陈庆祯  刘继聪  萧   华  

陈海天  曾昭才  邓锦铭  赵新骅

叶士浚  乔治华  高兴勤  袁  成
秘书长

萧   华(兼)

副秘书长

冯裕山  黄加琴  陈   松  李   彤

张复祥
特聘书法家

叶国宽

高级书法师

夏经伟  唐秀慧    王永乐  云生华
孙宝根  俞祚福    王士国  冯光军

苑云远  欧阳锡锦 崔吉荣  贺飞马

唐浩洋  方建华    鲁连庆  王大勇

张兴华  杨家育   卞允斗  邓冬平

王佰轩  宋   勇

一级书法师

赵敦新  许观金  纪   鸿  孟庆良

司君山  毕俊娟

创作员

李  璐

青少年书法艺委会

杨海帆






























 
方向书法作品网络展
陈楚燕书画网络展
龙瑞、王永亮山水画作品展在江
杨鸿宪网络作品展
九州同庆,中华圆梦——“数风
关于增补李绍东为理事的通知
水墨齐鲁·当代山东代表性画家
第六届中国书协专业委员会委员
第六届中国书协工作委员会委员
孙伯翔书法艺术展在北京中国美
“家在山东——倪萍绘画作品展
首届全国“三名工程”书法展在
文化部2013年全国美术馆馆
“镕铸丹青——覃志刚书画展”
“激荡与圆融”吴国平、蒋金明
文化部2012全国画院专业人
何仕效书法作品网络展
张伟革花鸟画作品展在山东济南
“微云起泰山---曾来德书画
中国肥城第十二届桃花节暨全国
 
 展览快讯
女国画家冀燕网络国画作品展

女国画家冀燕网络国画作品展

燕,女,汉族,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北京市美术家协会会员。2001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国画系,2006年考入中国艺术研究院攻读山水画理论与实践方向研究生,2009年毕业并获硕士学位,现供职于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创作院。

2005年隶书作品入展首届全国青年书法篆刻作品展
2006年小楷作品入展全国第四届妇女书法篆刻作品展

2007年特邀参加“全国著名中青年书画家情系.雾灵.爱心采风活动”

2007年特邀参加“山西晋煤集团长平公司建矿五十周年书画展”

2007年“‘宜兴日报报业集团’特邀全国书画名家展

2008年“中国书协千名书家走进奥运场馆特邀作品”

2008年全国政协办公厅主办《画界》发表书画作品
2008年由中国艺术研究院组织为四川“5.12汶川地震”捐赠山水作品,为灾区重建捐赠山水作品并由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作品合集

2009年《冀燕书画作品集》香港科学文化艺术出版社

2009年中国艺术研究院《2009届实践类博士硕士作品集》文化艺术出版社
2010年《山水晋城 人文智宇》当代中国画名家邀请展 主编

2010年星艺术个人专集出版

2010年《经典与清雅-------当代女书画家书画作品集》
2011年黄山《当代著名书画家邀请展》

2012年个人画集《清音》出版


近年来,曾多次在《画界》《当代艺术》《艺术状态》《书画研究》等国家级刊物杂志上发表作品集
 
 
 
认识大雁

初认识大雁,在苍茫的夜。她,拖着大大的行囊,披着夜色,从京华辗转沪上又来到宜兴,为的是追循山水画大家陆俨少的足迹,和对她论文选题的求证。眼前,略带倦意的北方女孩,却难掩那凝脂般的肤色,大大的眼睛、长可及腰的乌发、微微丰腴的体态,既有北方女子的大气端丽、又集南方女子之婀娜婉约。交谈之下得知,她生长的城市,紧依着母亲河“几”字形的裙裾,也是个得天地之灵气的地方,难怪养育出如此之灵秀女子。

为雁不远千里求证精神所感动,自告奋勇地要与她去相隔百里外的杭城,只为相熟之人中有陆老的弟子,或可求得墨宝一睹也不定。再南去,收获却不多,心下郁结,雁倒反慰之。

归途北行,恰逢东南风暴将袭。一路之上,风推云疾;时雨、时风;空中风、云、光、色变幻不定;车驰云追,终脱雨区;左前方有日光从浓云之中倒扇形散下一片金光,其景甚为绮丽;一路惊心至此化为祥和、惊喜。雁与吾言,至今还留有当日天空之存照也。

应友邀,吾与雁入竹海写生大半日。吾有友人赠送陈年册页一本,雁在此上绘得一佳作,甚爱,带回京城,复赠予山水画一幅以为存念。此后,年节之际偶有飞鸿联系。

一别经年,应“水墨江南”画展之约。雁与其他八人天南地北地飞来宜兴日报书画院相聚,相见之下,心内甚欢,叙离别之情形,互有进展。雁书、画,笔力更为精进,在摹写先贤基础上已显露自家心性,然端庄、大家之气象依然,更喜其近作。

当谈及行将毕业,何去何从,亦多少生出些许惘然,一切仍是可变之数。展倒是办得很顺利亦很成功,然相聚的欢乐总是太短暂,相聚的欢声笑语犹在耳边。

转瞬间,吾上京,得以与雁相聚,吾与雁相识虽只三年,然诸多相同秉性使俩人一见如故,相聚不过月,却似多年老友。在京三日,东跑西走,看这观那,雁不厌其烦,日日相伴,入则同处一室,亲密之情犹甚于前。
得知其研究生已毕业,且留在研究生院工作,由衷替她感到高兴!嘱其一切皆已大成,当考虑个人之事。她亦诺然!

临别赠自书体折扇一柄,敬称予为戴兄,吾实则惶恐,定当好好保存之!无以为报,只好在心里默念:

大雁······
一切顺利安康!
大雁······
祝展翅高飞!

祝福大雁······


云燕2010720
写于宜兴 紫云陶

 
 
 
吾书吾画已淡然


“书中无日历,寒尽不知年”,陡然十年的光阴,津京两地匆匆留下我的一串脚印。

当我还是懵懂无知的小女孩,却对竹管独有情钟,每每课余闲暇斗室中不论寒暑挥汗如雨;当我长成十六七的大姑娘,又是这样的执着圆了我的大学梦;“教学相长,学为师范”将我的梦继续延伸,及至再次更上一个台阶。直到此刻,考研前的迷茫惆怅、毕业论文的苦思冥想都恍若昨日。

我的生活中,淡然面对每天的日课,笔墨纸砚是我的全部、常态,随时坐下来挥洒。没有任何一样东西可以这么真实的记录和解释我对生命的理解,如同我的信仰,听命于内心才可得人生价值真谛和真理的终结指向。

刘勰【文心雕龙】里说“因性以练才”,一个人的审美取向将决定一个人的艺术发展方向以及取法角度。我性平和自在,因循传统却拒绝守旧,取法宽泛但有自己明确的艺术主张,在历史的高度和时代的的高度上,不断寻找到自己的艺术坐标。持守一个信念,真实描绘自己的心路历程和眼见的自然。

春天的阳光又一次激发我的内心萌动,走出去、走下去……

只是已经不是为了什么,需要达到什么目的,而是在清晰可见的带领下每天经历一种感悟一种自然而然,就像吃饭睡觉不可或缺。我不知道十年以后如何生命终了之时会是怎样的果效,一切都不重要只是已然经过罢了,自会有后人评说。

                    冀燕   2012 324日于黄昏

 
 
 
以自然心去书写
满维起

中国山水画自诞生以来就以人的心意为旨归,无论是“南宋四家”“元四家”“吴门四家”或是清初“四王”“四僧”“金陵八家”无不以山水画创作作为寄托人格理想的终身事业,抒情达意,追求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


冀燕在近几年的山水画创作中,不断对大自然静观妙悟,深切体会传统与自然山水的对照,一笔一画,严谨勤奋,创作出一幅幅凝聚她自己心血和情感的作品。尽管在笔墨语言方面还没有锤练出具有自己个性特色的符号,但她抒发的是本人对大自然的真切感受,她的作品既有传统笔墨功夫又有真山实景的生机。对于前辈的光辉成就,她悉心研究,黄实虹先生八十岁以前还在研究美术史,陆俨少先生一辈子沉浸在传统的滋养之中,李可染先生始终将对景写生放到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大师们直至晚年才形成自己的风格。作为后代无以企及的高峰,他们用毕生精力研究传统,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不急不躁,不为名利所动,一切顺其自然。冀燕作为当代青年画家,能够作这样的一个长远打算,我个人认为是十分了不起的。


在另外的一方面,对山水画家来说,书法是十分重要的,不仅仅是因为用它来题款,更重要的是,书法中包含着中国文化的精神和对造型艺术的启迪。历代画家提倡以书入画的奥妙,非深入其中后方可悟得。对它的态度,处门外者不以为然,而得益者赞不绝口。冀燕在此方面,也下了不小功夫,真草隶篆样样拿得起,已是中国书协会员的她在大量写生、研习传统山水画之余还不间断临习古法帖、墓志等,这也是当今的山水画家不可或缺的修养课程,我认为随着经历阅历的加深,她对笔墨问题的认识也同样会不断提高,拿着这杆生活在现代中国画背景下的笔,走出属于她自己不断完善的人生与艺术之路。这本集子就权且作为她迈向新的境界的起点吧。


2009
年3月于京华


满维起 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创作院副院长 硕士生导师 国家一级美术

 

 

 

 

 

上一篇:游艺守逸—— 王云翔书法展在京隆重开幕     下一篇:“天心赐意——谢天赐大写意花鸟画作品展”
 
新文人论坛—中国书画家精品展开幕
新文人论坛—中国书画家精品展开幕
新文人论坛—中国书画家精品展开幕
新文人论坛—中国书画家精品展开幕
新文人论坛—中国书画家精品展开幕
新文人论坛—中国书画家精品展开幕
新文人论坛—中国书画家精品展开幕
新文人论坛—中国书画家精品展开幕
新文人论坛—中国书画家精品展开幕
新文人论坛—中国书画家精品展开幕
新文人论坛—中国书画家精品展开幕
新文人论坛—中国书画家精品展开幕
新文人论坛—中国书画家精品展开幕
新文人论坛—中国书画家精品展开幕
新文人论坛—中国书画家精品展开幕
新文人论坛—中国书画家精品展开幕
新文人论坛—中国书画家精品展开幕
新文人论坛—中国书画家精品展开幕
新文人论坛—中国书画家精品展开幕
新文人论坛—中国书画家精品展开幕
 

               

                        版权所有:中国国画院   京ICP备10017515号 办公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乙20号3层   

                                       邮箱:zhongguoguohuayuan@126. com  

                                                   

                                

                                                                                           中国国画院数字信息中心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