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而悟道书妍丽
——微言李丽敏其人其艺
马喆
平素尝闻,辽南海城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山川灵秀,人杰辈出,气象独具,尤其在书画艺苑中不乏名家驰誉海内。在对斯地风俗人物的关注中,李丽敏其人其艺,渐入视线,她在海城主持书坛,潜心艺术创作的风采,如红花一枝,着实令人瞩目。
丽敏天资聪颖,雅好丹青,悟性极高。她有着较好的绘画功底,谙熟于素描和色彩技法,擅长于中国画传移模写之技。她体悟到中国画艺术表现语言的提升,需要有全面的修养,尤其是对书法艺术要有所涉猎,才能在“骨法用笔”、“气韶生动”等方面更上层楼,有所精进。她很幸运地从师于张世刚先生,在张先生的指导下,系统地精研“二王”书法体系,临写了大量的传本墨迹,真行草诸体兼习。
辽沈地区,自沈延毅、杨仁恺至徐炽、王贺良、郭子绪、聂成文、董文等大家,乃至活跃在当今书坛的中青年书法家们,诸凡有所成就者,早期皆有学习绘画的经历。显然,丽敏凭借与生俱来的领悟力,加之日以继夜、笔耕不辍的潜心研习,很快就崭露头角。1995年,她选择了到中央美术学院进修。她师从于王镛先生,耳濡目染地汲纳了王先生的创作思维,对当代书法艺术的走向有了更高层面的理性认知能力,进而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创作水平,书写过程中更增添了主体情感的介入。她有着画家般敏锐的洞察力和判断力,对于书法当代性的认识并非人云亦云地接受,而是以创作的态势、平常的心态去挖掘书法艺术的本质与内涵,所以,她书写的作品清新秀丽,给人一种愉悦和美感,在传承中孳乳,渐次地将自己的情感和心性渗透于点画笔墨中。
丽敏性格中有着北方人的开朗豁达,也有着女性的细腻温婉,这些都自然而然地从她的作品中流露出来。艺术个性的形成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她懂得书法艺术在用笔、点画、结体和章法之外,作品气息体格生成的重要性。因而,她在书法审美方面,更着意于笔情墨趣的表达,在深层次中参悟“二王”书法体系所内蕴的“中和”之美,作品淡定冲虚,妍丽清新。
丽敏擅长于行草书,她得“二王”手札书作之神采风韵,用笔磊落爽快,点画轻灵隽永,牵丝映带处如高山泉流,清湍跌宕,秀逸飘举。她所书之杜甫诗《春夜喜雨》、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朱熹诗《春日》等都彰显出个人独特的艺术气质和审美情趣。
丽敏潜意识中也在碑帖结合的艺术道路上行进着,她近来对北碑书法用功很深,在创作中亦能时出新意,在天工与清新中,追求自然沉着的书写意趣和韵味,所作书迹方圆兼融,使转交替,疾徐互现,动静相宜,如书作录毛泽东诗《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等。
丽敏是创作思路较为开拓的书法家,她对艺术的追求步缕从未停滞。她不单创造着碑贴的结合形式美感,在个性书法艺术语言探索中,还追寻草书与行书的融合,并流露出将章草笔法融入行书创作中的理念。同时,她在大幅作品中,更着意于个性的张扬和视觉冲击力的表现。应该说,她的这种尝试和努力是积极的,尤其对一个地区书法创新意识的形成,这种引领作用显而易见,其意义极其深远。
丽敏现已跻身于当代主流书法家之列,在辽沈女书家群体中更堪称楚翘。另外,值得称道的是,她能在书法艺术求索中有“美美与共、成人之美”的襟怀,倾力于海城书法事业的发展,自觉担当了构建海城地域文化的使命。最后,作为对她的祝愿和期待,希望她能将书法作为一种生命存在的方式,在付出艰辛努力的同时,从中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和人生的完善,创作出属于当下、属于本我的书法作品。
2013年1月24日完稿于尚诚居
马 喆
沈阳书画院创研部副主任
沈阳市文史研究研究员
辽宁省文艺理论家协会理事